开心捕鱼
當前是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嚴格的時期——奶業正向全麵振興穩步邁進9月2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召開的2018中國奶業20強峰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近年來,我國奶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奶牛養殖競爭力逐步提升、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國產優質品牌正在深入人心,產業麵貌煥然一新,基本實現了奶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促進奶業全麵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飲純淨水,曬日光浴,食有機草,生活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腹地牧場的10萬頭奶牛,在天然有機的環境中過著低密度的幸福生活。每天生產的1400多噸沙漠有機鮮奶從這裏送往消費者的餐桌。這是聖牧高科的有機奶生產基地,也是內蒙古建設優質奶源基地的一個縮影。“內蒙古地處北緯45度,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3000萬畝人工草地,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也是全國最大的奶源生產輸出加工基地。”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孫振雲告訴記者,目前,內蒙古奶牛存欄、牛奶產量、奶類人均占有量等多個指標排在全國第一位,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超過80%,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1417.7億元,有伊利、蒙牛、聖牧高科3家中國乳業20強企業。“奶源是決定乳品質量的關鍵。”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說,農業農村部近年來大力推進優質奶源基地建設,以“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為目標,通過種養結合、奶牛品種的改良與提升、奶牛精準飼養提質增效技術等途徑提升奶源質量。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共支持建設優質高產苜蓿基地300萬畝,目前可滿足200萬頭中高產奶牛飼喂需求(約占總數的60%)。同時,深入推進“糧改飼”,投入資金補貼種植麵積達到1300萬畝以上,奶牛全株青貯玉米使用率超過90%。全產業鏈監管體係不斷完善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最終要看消費者與市場是否認可,重中之重是質量安全是否得到根本保證。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為帶動提升整個行業的品質保障能力,伊利集團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係,打造“全產業鏈質量管理生態圈”,奶源基地從奶牛出生即為其建立養殖檔案,以信息化的手段嚴控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品質風險。農業農村部已經將所有奶站納入信息化監管體係,實施了全覆蓋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建立了無縫隙的質量安全追溯體係。在監管監測信息係統方麵,目前已經實現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100%覆蓋。在監管體係上,企業也下足了功夫。光明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新仁說,為保障食品安全,光明乳業建立了大質量係統,覆蓋了從奶源、生產、物流到分銷全產業鏈的質量安全監管體係。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是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嚴格的時期,也是乳品質量安全水平最好的曆史時期。從檢測結果看,,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8%,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9年保持100%,乳製品抽檢合格率99.2%。國產優質品牌正在深入人心“可靠的質量增強了鑄造常青品牌的力量,中國奶業品牌的影響正逐漸深入人心。”於康震表示,通過建立奶業20強企業(D20)聯盟,舉辦中國奶業20強峰會,開展小康牛奶行動和奶酪校園推廣行動等,國產品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奶業協會會長李德發說,D20企業乳製品銷售額達2000億元,占全國乳製品銷售總額的55%;自建牧場荷斯坦奶牛存欄150萬頭,約占全國荷斯坦奶牛存欄的22%;生鮮乳收購量1545萬噸,占全國生鮮乳收購總量的60%。中國奶業D20已成為奶業領域的一個品牌標杆。“如今,我國奶業已由安全期進入高品質時期,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高端、差異化需求越來越成為企業決勝未來的戰略導向。”飛鶴乳業集團副總裁魏靜說。(記者 吉蕾蕾)
“欢乐春节”文艺演出在新加坡举行 《开心捕鱼》(以下簡稱《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问题牵动人心。当前,经济仍面临严峻复杂形势和较大不确定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必须进一步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避免政策和资金“空转”,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当前,要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必须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充分发挥出各项政策积极效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问题牵动人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通过力度空前、针对性强的宏观政策措施,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比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再如,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目前,财政、货币、就业等多方面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但是,经济仍面临严峻复杂形势和较大不确定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必须进一步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避免政策和资金“空转”,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在政策落实中,“直达”成为重要要求。7月23日,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正风肃纪,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切实提高纾困政策落实的精准性、时效性;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使新增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迅速落地见效。为何要强调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内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急迫、严峻的困难与挑战,有的甚至面临生存考验,纾困措施只有迅速、高效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经济基本盘。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轻装上阵、恢复生机。在落实政策中,要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严禁征收“过头税费”。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辅导,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相关税费优惠。对于财政直达资金,要直接惠企利民,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要规范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加强对资金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同时,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上,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在当前经济复苏中,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要更精准、更有力,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曾金华)
【編輯:格里杰夫】
相关新闻
- 股份能分红股权能抵押——黑龙江方正县的农民真“牛”! 2023-03-22
- 民政部:以五项举措全面清理“万能居委会”问题 2023-03-22
- 习近平主席特使张平将出席东帝汶总统就职仪式 2023-03-22
- 中外学者: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稳定基石 2023-03-22
- 台积电突然重启大陆工厂 2023-03-22
相关新发布
- 山东建成北斗“一张网” 精准定位不差分厘 2023-03-22
- 山东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2023-03-22
- RECP第16轮谈判在印尼闭幕完成中小企业章节谈判 2023-03-22
- 外交部敦促美方正确看待涉港国安立法 2023-03-22
- 新疆:随迁子女入学不再要求提交住房证明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