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突泉县抢抓农闲时节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888游戏老虎机》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888游戏老虎机》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叶昊鸣)汛期以来,不少道路因强降雨、滑坡、泥石流等损毁、阻断。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陈万见25日表示,交通运输部已累计派遣11个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指导公路抢险救灾工作,会同财政部安排公路应急抢通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公路应急抢通工作。在当日召开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陈万见介绍,今年汛期前,交通运输部对做好公路
内蒙古突泉县抢抓农闲时节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 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叶昊鸣)汛期以来,不少道路因强降雨、滑坡、泥石流等损毁、阻断。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陈万见25日表示,交通运输部已累计派遣11个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指导公路抢险救灾工作,会同财政部安排公路应急抢通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公路应急抢通工作。在当日召开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陈万见介绍,今年汛期前,交通运输部对做好公路防汛防台风及桥梁安全运行工作作出部署。进入汛期后,为做好“七下八上”关键时期的防汛工作,交通运输部进一步部署做好公路汛期保通保畅工作。“同时,针对疫情防控发展形势和有关要求,制定了相关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公路应急抢通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应急抢通能力,全力保障汛期公路安全。”陈万见说。汛期灾害天气局地性明显,突发性强,气象灾害风险高,将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陈万见表示,交通运输部加强气象和灾情研判,提前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信息;结合正在开展的自然灾害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指导相关地区针对高风险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化解隐患风险。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还将公路防汛救灾工作纳入公路保通保畅专班的重点工作,建立部省联动工作机制,及时调度,加强特情处置,全力疏堵保畅,汛期以来,已开展防汛工作调度300余次。针对重点路段交通疏导,陈万见说,交通运输部加大汛期公路下穿通道、立交桥梁巡查频率,一旦发现积水可能影响通行安全或人员受困等情况,及时启动疏导应急预案,并协助疏散车辆人员,防止车辆积压,确保人员安全。“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确保公路桥隧安全度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陈万见说。
北京1月28日電 題:種下綠色的希望——我國推進生態扶貧成效綜述記者 楊靜、胡璐進入冬季,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氣溫驟降。但護猴員餘小德還是和往常一樣,準時扛著給滇金絲猴準備的食物,徒步到投喂點。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護猴員餘小德(左)背著喂滇金絲猴的食物上山(5月23日攝)。記者 胡超 攝口哨聲響起,隱藏在林間的猴子們拽著樹枝,紛紛下樹,蹦躂著來到餘小德身邊,敏捷地接住餘小德投喂的鬆蘿。今年64歲的餘小德是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響古箐村民小組的村民,村莊附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的重要分布區域。因為生態扶貧,他成了護林員、護猴員。這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裏的滇金絲猴(5月23日攝)。記者 胡超 攝據雲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介紹,20世紀80年代前後,打獵和伐木等行為對滇金絲猴棲息地造成了破壞,猴子的生存麵臨極大挑戰。為了拯救瀕危的滇金絲猴,國家建立了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探索“社區共管”的保護模式,將保護與周邊居民的生存發展相結合,而選聘生態護林員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這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一景(無人機照片,5月23日攝)。記者 胡超 攝放下獵槍和斧頭,一批村民成了護林員兼護猴員。“我們巡山護林,讓這裏的生態越來越好。”餘小德笑著告訴記者,猴子和人的關係也更加緊密。不僅如此,自己護猴每月都有收入,還能幫著家人種地,去年四口之家的收入在5萬元左右。這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裏的滇金絲猴(5月23日攝)。記者 胡超 攝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國林草部門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110.2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新增林草資源管護麵積近9億畝。同時,全國林業產業克服不利的國內外市場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形成了經濟林、木竹材加工、生態旅遊三個年產值超過萬億元的支柱產業,林下經濟作物麵積近6億畝。在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幹海子村,幹海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莊錘兵正在地裏管護石榴樹。“石榴樹成了我們的致富樹。”莊錘兵說,合作社流轉了300畝土地,平均每年租金為900元,而每年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超過550萬元。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牛泥塘村童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在采摘石榴(9月29日攝)。記者 胡超 攝“我們種植石榴的曆史有300多年,但此前品種單一、品質不好,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娜姑鎮副鎮長朱俊介紹,2014年以來,他們在科技人員的支持下,引進了軟籽石榴,並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陡坡地治理等工程,助力石榴產業發展,帶動了140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以前種紅薯、玉米基本沒收入,村幹部讓發展石榴產業,才讓家裏脫貧。”51歲的徐國奇是娜姑鎮牛泥塘村的脫貧戶,去年僅石榴收入就在2萬元左右,自己和妻子還在村裏的石榴合作社務工,倆人每年務工收入超過3萬元。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牛泥塘村童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在分揀石榴(9月29日攝)。記者 胡超 攝據介紹,全國林草部門已全麵完成生態扶貧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對口幫扶的滇桂黔片區和4個定點縣全部如期脫貧。“發展林草產業是幫助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是鞏固生態扶貧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國家林草局這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林草部門將因地製宜發展油茶、竹子、花卉、中藥材、牧草等優勢產業,提升林草產品質量,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要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途徑,培育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提高產業產品競爭力,還要保持生態護林員政策連續穩定,建立林長製、生態護林員一體化工作體係,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的綜合管護功能作用。
▌ 本文来源:东莞智泉会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