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lang="b5dJG"></noscript><ins id="9fOPW"></ins>
自动气象站覆盖全部贫困乡镇 助力脱贫攻坚防灾减灾
  自动气象站覆盖全部贫困乡镇 助力脱贫攻坚防灾减灾♊《KOK体育官方网站在线》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KOK体育官方网站在线》呼和浩特5月12日电 题:不夺农时 内蒙古粮食播种进度过半记者 李云平初夏时节,作为全国耕地保有量超过1亿亩省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抢抓农时、保障春耕,粮食播种进度现已过半,为落实粮食生产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基础。眼下正是河套地区种植大豆的关键时期,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的农田里,农机手驾驶拖拉机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依次完成铺地膜
自动气象站覆盖全部贫困乡镇 助力脱贫攻坚防灾减灾  呼和浩特5月12日电 题:不夺农时 内蒙古粮食播种进度过半记者 李云平初夏时节,作为全国耕地保有量超过1亿亩省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抢抓农时、保障春耕,粮食播种进度现已过半,为落实粮食生产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基础。眼下正是河套地区种植大豆的关键时期,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的农田里,农机手驾驶拖拉机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依次完成铺地膜、施肥、播种等工序。干召庙镇副镇长贾迎春说:“全镇4.6万亩小麦已全部出苗,17万亩玉米陆续出苗,总体苗情好于常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现已达2852亩,计划完成种植4170亩。我们的大豆播种进度比较快,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一项重要举措。临河区及时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农场,配套出台补贴政策,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到300亩以上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植户补贴400元/亩,进一步调动种植积极性。临河区副区长蔺晓东告诉记者,为解决农民不会种、种不好的问题,临河区在各乡镇、农场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为农户现场进行技术讲解和种植操作演示。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网络授课、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详细讲解栽培技术、种植补贴等内容,保证农户真正掌握种植技术。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黄河灌溉水量充足,被誉为“塞外粮仓,天下厨房”。今年,巴彦淖尔市鼓励支持广大农户、种粮大户集中连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预计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115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550万亩以上。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武向良介绍,截至5月11日,全区粮食作物已播种6300万亩,进度为56.7%,较上年同期快1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已播种4800多万亩,小麦已播种420多万亩,马铃薯已播种290多万亩,大豆已播种380多万亩,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74.1万亩,播种进度和效果达到预期。武向良说,今年内蒙古将完成10290万亩粮食播种任务,其中扩种430万亩大豆、60万亩油菜。落实生产者补贴,引导农民扩种大豆和油料。为确保粮食产量不下降、力争有增产,内蒙古全面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等项目,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据了解,内蒙古各地将动态监测农资价格和供给,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调运调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农资运输畅通。切实强化土壤墒情监测,重点应对春季干旱,提前做好抗旱物资储备,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谷子、高粱、绿豆等杂粮杂豆产量居全国前列。
蘭州1月18日電(張文靜 王朋)甘肅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和北石窟寺保護研究所三家石窟管理機構即日起整建製劃入敦煌研究院。記者從17日舉辦的甘肅省直石窟管理機構整合移交儀式上了解到,整合後,敦煌研究院將發揮其在保護理念、管理能力、專業人才和保護技術等方麵的旗艦作用,促進甘肅石窟文物保護利用綜合能力的提升。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介紹,整合後,敦煌研究院將以莫高窟監測預警體係建設為基礎,加快幾大石窟監測預警體係建設,逐步實現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相結合並以預防性保護為主的目標。同時,敦煌研究院高度重視幾大石窟的日常監測、管理和維護,加快並拓展石窟數字化項目,將“數字敦煌項目”擴展為“數字甘肅石窟項目”。“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敦煌研究院將發展成為一個立足甘肅並致力於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的國際化平台,把包括敦煌石窟在內的甘肅石窟及其文化更好地加以保護、研究和弘揚,進一步提升甘肅文化遺產的開放管理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把真實、完整的甘肅石窟傳承給子孫後代。”王旭東說。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了解到,敦煌研究院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學保護、規範管理、創新利用的模式,成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利用的成功典範。相比之下,同為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以及世界文化遺產備選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北石窟寺三家石窟管理單位卻麵臨著保護基礎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研究滯後、利用不足的困境,嚴重製約甘肅重要石窟的可持續發展。王旭東表示,這幾大石窟保護管理機構的整合,不僅在敦煌研究院的曆史上,而且在甘肅文物事業發展的曆史上乃至全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發展史上都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甘肅是石窟文物大省,擁有大小石窟寺20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被譽為“石窟藝術之鄉”。
图片
<dfn draggable="OAnc0"><del draggable="EieDj"><del lang="wPs49"></del></del></dfn><sup date-time="bDh8D"></sup>
本文来源:山东颗粒特机械有限公司